夏沫到底爱谁数学教学设计,是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、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安排和恰当的处理。教学设计的好坏,包括是否紧扣教材,是否突出重点难点,是否符合学生实际,是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方面,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、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的质量。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,谈一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及其原则。
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设计,应“以人为本,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”的基本,跳出“教师中心,知识为本”的圈子,走“学生主体,能力为本”的子,以促进学生的全面、持续、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,以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和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。
创新源于问题,问题源于情境,问题情境就是有利于数学问题产生的数学信息和丰富的背景材料。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及其他教学情境,激发学生自觉、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以至解决问题。
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,是思维的起点,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在对问题的发现、探索、解决、交流和反思。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一定思考的空间,在探索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、发现新的问题,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,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。
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,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,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相应认知结构相互作用,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,学生的学习是建构性的,教师不应该是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现成知识,而是应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,即“活”和“动”,更多的分析学生,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?他们解决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途径?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?产生这些不同情形的原因有哪些方面?怎样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?
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,也是新一轮课程的方向。首先,教师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,以人为本,以学生为中心,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、自己去辨析、自己去历练。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。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,经历、、等的发现过程,经历例题、习题的探索过程。三是要注重课堂的性,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,既注重一题一解、一题多变、多题一解,又注重设计性试题。
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,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、掌握程度,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;既关注学习的结果,又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。在教学时,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,在对过程进行评价时侧重评价探索、探索能力、探索方法,在对结果进行描述时多用鼓励性的语言,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。
教学设计的主线要围绕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时间性、顺序性、结构性、难易性等,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。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学生的实际,要将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客观中,使所学数学知识成为“有源之水”,“有本之木”。
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,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。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经验,加强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。教学设计要采取量力而行的原则,改变统一要求、统一进度、统一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,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。
教学设计要创设适合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,设置教学情境是这一模式的前提,起着思维定向、激发动机的作用。情境的创设应该具备两个条件: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,学生有条件、有可能去思考和探究;二是要有新的要求,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其中的问题。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种似乎熟悉,但一下子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感觉,即教学设计要达到“心求通而未得,口欲言而不能”的境地。
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活动过程为主要设计内容,将学生课堂内的有效活动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。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真实的思维,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各种可能的认识和想法,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。现代教学要求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作数学,研究数学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,过程比结论更重要,若能恰当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,展示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,渗透数学发现的思想方法,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,进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。
本文由 恒宇国际(www.neivn.cn)整理发布